新闻动态
发布时间:2024-05-01 来源:行业新闻
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5月10日,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、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共同主办的“防灾减灾:护航高水平发展”论坛在京成功举办。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王虎成出席论坛并作题为《深化推动“五进”实现主动防灾》的主旨讲话。他认为,安全宣传“五进”即进企业、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家庭,是推进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有效手段,是强化源头预防治理、全过程统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。推动安全宣传“五进”,要发挥媒体公益宣传作用,要持续开展安全宣传活动,要广泛拓展公共宣传渠道,要借力借势各类新兴平台,努力实现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的目标,形成“防患于未然”的社会共识,进一步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。中国网政务频道特别编辑,传播防灾减灾知识,凝聚全社会广泛共识。以下为讲话全文:
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,灾害种类多、分布地域广、发生频率高、造成损失重。在自然灾害面前,我们可能是直接的受灾者和受害者,但毫无疑问,作为社会整体的一份子,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面对者和应对者,大家感同身受、共同担当。
习多次在一些重要会议、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中强调,要坚持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,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;要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,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、成灾之前;要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,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、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家庭,加强公益宣传,普及安全知识,培育安全文化,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。
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,安全宣传“五进”作为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素质、提升社会整体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,是推进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有效手段,是强化源头预防治理、全过程统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,是一项打基础、促根本、惠民生、利长远的重要工作。
推动安全宣传“五进”,本质上是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引领群众、服务群众的工作,既要精准把握宣传重点,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,又要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,把工作做到点上,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,切实提高防灾避险安全宣传的针对性、实效性,形成整体合力。
媒体是面向基层、面向群众开展宣传普及的重要阵地,媒体公益宣传具有影响力强、覆盖面广的特点,要充分的发挥媒体在安全宣传、公益宣传、防灾宣传等方面的主渠道作用,引领形成社会整体安全氛围。
推动建立安全宣传媒体绿色通道和公益宣传机制,联合开展内容策划,开展预防与应急、避险与逃生、自救与互救等方面的公益宣传、科普宣传,保证防灾避险宣传有版面、有时段,长流水、不断线。
加强重大突发灾害事件的媒体一体联动,在广播电视、有线电视、报刊等制作播发防灾避险提示,积极回应和解读热点问题,多形态、多层次、多角度推广防灾避险知识,有效服务保障应急处置、人员转移、救援救助安置等各项工作。
加强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和应急避险信息服务,第一时间发布灾害预警,第一时间传播预警信息和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。重点做好台风和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、汛情旱情、地震、地质灾害、火灾风险隐患等预警预报和安全提示。
安全宣传需要靠活动来牵引、来造势,这些年开展的“全国防灾减灾日”“安全生产月”“全国消防日”等活动,对于营造社会安全氛围,增强防灾减灾意识,提升公众应急避险素质技能,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。行之有效,就要持之以恒,更需要创新开展。
紧密结合防灾避险安全宣传“五进”与防灾减灾宣传周、安全生产月、消防宣传月等活动,利用现有成熟的、行之有效的活动模式,结合行业、地域特点,精心设计、广泛开展互动体验、知识竞赛、展览展示等接地气、聚人气的群众性活动,让“传统”活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、符合新要求、展现新气象。
强化“借船出海”“借势发展”意识,密切与宣传、教育、科技、妇联、工会、共青团等部门的协作,推动将安全知识纳入职业培训、文明创建、普法教育、公民素质提升等范畴,充分的利用全国科普日、科技活动周、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、“五好文明家庭”等活动,开展防灾避险理念和知识技能宣传。
开展防灾避险安全宣传专题活动,根据灾害事件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,每年将防灾避险安全宣传“五进”纳入重点工作,集中时段、集中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和频次,形成常态推进机制,营造全社会浓厚的安全氛围。
坚持群防群治,推动防灾避险宣传资源和力量下沉,加强常态化、小型化应急疏散演练,增强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,支持引导群众参与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,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安全的积极性,以共建推动共治,以共治推动共享。
发挥社会公共渠道在促进认知认同、强化体验体悟的作用,让防灾避险安全宣传融入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,促进防灾避险意识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、外化为自觉行动。
用好社会传播载体,通过应急广播、乡村大喇叭、社区微信群、网上办公平台等适时播发灾前安全提示和安全避险常识,协调通信运营商在重要节点发送安全公益短信和灾害信息,让安全宣传直达社区、乡村的“房前屋后”。
用好公共介质平台,将防灾知识、安全元素有机融入机场、车站、码头、广场、公园、影院、物流、快递、外卖等室内外公共场所和流通环节,广泛利用交通工具电子显示屏、楼宇等户外广告屏、电子阅报栏、灯光秀等社会媒介滚动播放安全提示、微视频等,积极传递生命至上、安全发展的“街头”正能量。
用好公共服务阵地资源,充分的发挥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和试点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以及社区活动中心、乡村服务站、老年大学、福利院等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,开辟安全教室和安全书屋,配备灾害常识和安全宣传资料,常态化组织开展防灾避险交流培训互动体验等活动,增加安全宣传覆盖面。
用好灾害体验基地场馆,分类推进防灾减灾、安全应急、消防安全等科普宣教基地场馆建设,推动科技场馆、博物馆、教育基地、灾害事故遗址等场所设施设立安全专区,把防灾避险知识宣传普及纳入常态展教内容,促进浸入式、互动式、体验式安全教育的常态化、大众化、普适化。
积极适应“微时代”特点和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,深入研究信息化防灾避险宣传特点,发挥各类新技术新应用的特色优势,开展防灾避险知识“微传播”,增强信息“活性”“粘度”和传播力、影响力。
发挥学习强国、今日头条等信息资讯类平台普及率高、触达面广的特点,通过在线访谈、大讲堂、公开课、云科普等形式,加强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和交流互鉴推广。
发挥微信、微博、支付宝、网约车、快递、物流、外卖等社交服务类平台公众使用率、触达率高的特点,在社交、支付、出行、购物、生活、教育等服务过程中,植入安全提示、公益广告等内容,广泛渗入到老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去。
发挥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碎片化传播特点,发布优质的短视频、动漫作品、H5和融媒体产品,合理开设话题、直播、互动等,充分的利用时下热门形式和技术,开发防灾避险知识竞答、闯关游戏、VR体验等网络产品,运用个性化制作、可视化呈现的方式,将安全宣传深度融入亿万网民生活。
发挥各类新兴平台的互动引导优势,加强多平台联合、线上线下联动,通过各类互动活动引导民众行为,将原来“我说你听”的单项式宣传转为参与实践的动员式宣传,普遍的应用新兴的组织方式催生新的宣传形态,让社会公众从安全宣传的接受者变成生产者、传播者。
总之,深化推动安全宣传“五进”,努力实现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的目标,形成“防患于未然”的社会共识,进一步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,要求我们一起努力!